唐朝诡事录

评分:
0.0 很差

原名:唐朝诡事录又名:HORROR STORIES OF TANG DYNASTY / STRANGE LEGEND OF TANG DYNASTY / 唐朝诡实录

分类:悬疑 / 恐怖 / 奇幻 / 武侠 / 古装 /  中国大陆  2022 

简介:

更新时间:2023-08-25

唐朝诡事录影评:盘点《唐朝诡事录》中的11个唐朝文化细节


这几年唐朝剧做的越发的好了,前有《长安十二时辰》,后有《风起洛阳》,包括现在刚出的《唐朝诡事录》,精准还原历史场景,将唐朝文化与探案、奇幻融为一体,逻辑上也基本通顺,很有看头。

本剧中的年轻演员卢凌风拥有最显赫的门第,最有权势的朋友,最高超的武艺,身高过人,长身玉立,从开始的心怀天下却做事莽撞,不善思考,直男一枚,到一路上的世事历练,逐渐成熟,懂得退让和适当的世故,这个白衣少年的成长过程很吸睛,演员谈不上多帅,却挺拔有型,玉树临风,很有男子气概。

双男主剧,苏无名和卢凌风的搭配却难得的不卖腐,专心搞事业,将事业搞得风生水起。感情线也难得的不令人讨厌,虽然裴喜君跟卢凌风也没啥CP感,但好歹女主能画像有头脑,很快摆脱了开头树立的“无脑花痴女”的设定,而且戏份不多,也算是个合格的团队跟班了。

本文小编重点想来说说剧中所体现出的一些唐朝特有的文化细节。

有些东西,比如建筑、服饰、叉手礼、璞头、东西街市、勾栏瓦舍等等,小编已在前面一些文章中陆续做过一些介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下文链接),本文不再重复叙述,重点说说《唐朝诡事录》中出现的一些特色的文化细节。

《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剧评:

作为《长安十二时辰》的姊妹篇,《风起洛阳》为何明显落了下风

樱桃饆饠

民以食为天,饮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据《礼记·礼运》中记载:“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唐朝是一个兼容并蓄、十分开放和包容的朝代,社会风气开放自由,容易接受外来的新鲜事物,在此基础下,唐朝的饮食百花齐放,在与外来民族的融合中不断发展。

在《唐朝诡事录》中樱桃和苏无名到长安查参天楼一案时,两人去市集上吃樱桃饆饠(biluo),也叫作毕罗。樱桃饆饠属于胡食。据徐连达的《唐朝文化史》介绍,饆饠原作毕罗,是唐代从西域传入的新食品,系将米饭与肉类或蔬果拌和煮成的饭,类似于今天的八宝饭。相传是蕃中毕氏、罗氏好此味,传人中原后加食字旁作饆饠。

鬼市

《唐朝诡事录》第一集中,胡商康元礼在介绍一种防止尸身不腐的香料时,提到了“鬼市”,说那地方去一次伤一分阳气,能不去就不去。

看到这里,相信任谁都会对“鬼市”产生好奇。或许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漆黑神秘的夜里,到处弥漫着阴森森的气息,百鬼夜行,出来交易。

那“鬼市”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各路牛鬼蛇神交易的场所吗?

其实,“鬼市”就是一种地摊市场。

一提起唐朝,我们通常会想到盛唐的繁华模样,譬如在长安城内,酒肆商铺林立,四海客商络绎不绝,让后人心驰神往。然而历史上唐朝经济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自由,而是有很多限制。

比如,唐朝统治者对商业的发展这一块,制定了比较严格的“坊市制度”和“宵禁制度”,用来限制城市居民的自由流动,以此加强管理。

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总有人为了生计冒着犯禁的风险,半夜偷偷出来摆摊。

《唐朝诡事录》解释“鬼市”的地点:九五之位玄都观旁边有个洼地,越陷越深,成为一个地下世界,大唐以来,无家可归之人、做晚间买卖之人便聚集于此,俗称“鬼市”。

“鬼市”的交易时间和地点都是不固定的,这有点类似于今天摆摊的小商贩,为了躲避城管而不断更换位置。据《南部新书》记载,一般到了中秋望月夜,或者是风雨交加的夜晚,就会听到“鬼”的声音,或者是在吟诗,或者是在谈话。

其实今天中国很多地方都还存在着“鬼市”,它们大多开张于凌晨两三点,天亮前收摊。鬼市上的物品非常便宜,但多数来路不明,且因为借着夜色交易,如果买家吃亏了也是白吃亏,一切都看运气和机缘。

“昏”嫁

第一个故事“长安红茶”中,裴坚为裴喜君举办了一场冥婚,举办时间是在傍晚时分。为什么唐朝嫁娶会选择在黄昏时分进行呢?

盛唐之时,世道太平,女子出嫁多在傍晚,到了中唐以后,世道变乱,于是慢慢便改为了清晨,这一习俗一直延续到了后世。因此,在“长安红茶”一案中,女子出嫁在傍晚,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习俗相吻合。

还有一种说法,古代人勤耕劳作,傍晚时分,人畜都归家歇息,这个时刻被认为是最悠闲最适合举办活动的时候,因此,婚嫁会在此时举行。“婚”字本就是“女”和“昏”的组合。

宵禁制度

古代照明技术不发达,且照明成本高,一旦黑夜降临,做什么事都不比白天,若是允许百姓深夜活动,万一发生了纠纷不好处理,而且治安也会变得很差,更何况也会影响白天的生产活动。

于是,为了加强长安城的管理,一般天黑到了时间点,就不再允许百姓和商人在街上交易了,同时也会有官方专门派来巡查的人,若是发现有人犯了宵禁,就要接受处罚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头的故事中卢凌风会因为违反宵禁制度而受重罚。

《唐朝诡事录》第一集中,在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和长安县尉苏无名查找凶手时,就有一句话直接点名唐朝的宵禁制度:“长安宵禁,夜不归宿者,唯酒鬼、赌徒尔”。

也就是说,在唐朝的宵禁制度下,一般正经百姓都会自觉遵守,入夜了就不再外出,老老实实回家睡觉。只有酒鬼、赌徒这一类的人,才会深夜在外,还不归家。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入了夜,街上就一个人都没有了,少数王公贵族和达官显贵,仍然有他们的“夜生活”,宵禁制度是限制普通平民百姓的。

香料

无论在鼍(tuó)神案,还是人面花案,都提到了香料。在案子里,香料直接影响了主人公能否脱离险境,以及对案情的判断。

说起香料,在唐朝属于生活必备品。帝国盛大开放,中外贸易频繁,大唐的丝绸、瓷器被运到境外,境外的各种特产和珍宝不断被运进长安。

一方面,说明这个王朝确实开放时尚;另一方面,外来品所带来的异域风情和隐秘传说深深刺激和满足了唐朝人的想象。

在美国学者谢弗那本奇异的汉学著作《撒马尔罕的金桃》中曾有这样的描述:“七世纪(的唐朝)是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这里说的七世纪仅仅是一个开始而已。在随后的八九世纪,这种风尚继续扩大。迷恋香料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情。在当时,香料不仅为妇女所爱,也是男人的必备品:贵族聚会,诗人读诗,都离不开香料。唐朝进口香料种类繁多:龙脑香、紫藤香、苏合香、安息香、青木香……正因为如此,很多域外商人把名贵香料倒腾进长安,卖给皇帝和贵族,转眼间就能赚大笔的钱。

花钿

花钿是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额间装饰品,多为红绿黄三种颜色,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红色。花钿的制作原料主要是金银等,剪裁好后用鱼胶贴在额头上,花钿的形状除各种花型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是《琵琶行》里的女子,在同为唐朝背景的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中的长安女子也是身穿罗裙,额间用花钿装饰。在长安红茶案里的十一娘额间是花型的花钿,太平公主的额间也是花型花钿。

插梳

插梳与簪、髻、钗、珠花、金钿、步摇等被古代美妆界称为八大发饰。插梳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插梳开始蔚然成风,北魏高永的诗句“头作坠马髻,倒枕象牙梳”描写了妇女头插象牙梳的形象。到了唐朝,插梳之风迎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插梳造型一般为梯形,形似簸箕,梳背为半月形。唐朝插梳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金银为材质的梳背大量出现。梳背錾刻着精美的纹饰(如联珠纹、卷草纹、忍冬纹等),金光闪闪,富丽堂皇。

在《唐朝诡事录》中太平公主梳着高耸的发髻,在头发中间倒插着一把金银制作的梳子,不仅展现了她的美丽,还彰显了她的地位和财力。

《黄梅杀》这集里,说北方人不懂喝茶,很多人觉得不解。

在中国,茶叶进入寻常人家,是在中唐陆羽的《茶经》出现之后。虽然盛唐及此前,国人已有喝茶的习惯,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士大夫阶层。剧中故事的背景,是开元盛世之前,茶叶还没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所以才有剧中的对话。

苏无名的衣衫

有一句诗叫“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曾经也被贬为司马,也着青衫。

其实在唐前期司马是一个有实权的官,但是在中后期司马这个官职一般是被贬之人的闲职,只拿俸禄,无事可做,甚至很多人都怕引火上身不敢结交。所以白居易才会说“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时期的司马也是分品级的:

从四品下:亲王府司马;

正五品下: 上都护府司马;

从五品下: 上州司马;

正六品下:中州司马;

从六品上:下州司马;

由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出苏无名被贬到下州做司马,因而只是一个从六品小官。

唐朝官服的颜色如下:

在唐代,一品、二品、三品官服是紫色的。

四品、五品官服是绯色,

六品、七品官服是绿色。

八品官服是深青色。

九品官服是浅青色。

官服的颜色是区分官员品级的大小、地位的高低的标志,不能随便乱穿。

所以前期苏无名的衣服一直都是青绿色的为主,他做了洛阳长史才有了红色的袍服。

卢凌风的横刀

唐朝灭亡之后,横刀的制作工艺随即失传,即便是现在工艺发达,我们也无法复原出一把唐横刀。但是在日本、高丽这些国家或许还能见到一二,因为当年唐朝的文化广为流传,横刀的制作工艺也被周边国家所借鉴学习。

下面这张图片的横刀就是日本正仓院所收藏的。也是很多研究横刀的专家学者重要的实物资料。

横刀是隋唐时期兵士们主要的配刀,是唐代军队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横刀的刀型起源于汉代的环首刀,刀身挺直,刀鞘朴实无华,很符合儒家内敛谦让温和的思想。

猛兽

先说猫。如今猫被认为是温顺的小动物。但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却并非有此认知。尤其是隋唐时代,猫被赋予了神秘、诡异和凶恐的色彩,唐朝人尤其畏惧猫鬼或者说猫妖、猫怪、猫精。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所谓猫鬼的故事:“隋大业之季,猫鬼事起,家养老猫为厌魅,颇有神灵。递相诬告,京都及郡县被诛戮者,数千余家。蜀王秀皆坐之,隋室既亡,其事亦寝。”李邕在《金谷园记》中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五月,禁畜猫鬼、蛊毒、厌昧、野道者。”另外,《唐律疏议》中指出:“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再说虎。在人们的印象中,志怪故事的主角是狐狸。其实,这是《聊斋志异》给人的印象。但在唐朝时并非如此。唐朝时,志怪的主角其实是老虎。在很多志怪笔记中,不但出现老虎的形象,还出现老虎化人的记载。后来,日本作家中岛敦写《山月记》,取材就是唐人志怪《宣室志》中李徵化虎的故事。在剧中,将老虎和幻术结合,所以就出现了幻虎。

蟒蛇其实并非唐志怪的主角,剧中让它出现在甘棠驿,主要是为了切合驿馆本身的特质,同时跟幻虎、伏虎兽、天铁熊有个差异化。

此外,剧中还出现伏虎兽。伏虎兽的记载,出现在汉末六朝的笔记《海内十洲记》中,所以到唐朝时这种异兽的资格已经非常老了。具体说,西汉时,有来自于月氏的使者,向巡游到安定这个地方的汉武帝,进献这种来自罗马帝国的野兽。后来,一些人认为伏虎兽其实就是獾的一种,它可以喷射可怕的气味,以此降制包括老虎在内的敌人。在剧中不会将其具体化,只晓得它是中式志怪下的一种奇兽就可以了。

还有百毒虫,它其实是《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两种毒虫的合体,这种东西出现在岭南地区。按照《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的记载,其中一种毒虫善于钻入人的七窍,最后断人心系。只不过,在剧中对它做了戏剧化处理,设定它咬死人后又从头顶化蛾而出,这本身就具有惊悚的色彩,是剧情风格所需要的,也是苏无名发现的一条案情线索。

至于天铁熊,同样是出现在《酉阳杂俎》中的一种奇兽,按照书中介绍,它来自伽毗叶国,能够搏狮擒象。

以上资料参考自:

《唐朝诡事录》:唐朝“鬼市”是什么?真是百鬼夜行出来交易吗?

火折子、饼、幻虎、樱桃……《唐朝诡事录》编剧详解剧中细节

再谈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中的文化知识

唐朝诡事录中原来还藏着这些文化细节,你都了解吗?


唐朝诡事录的相关影评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开心电影院,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开心电影院 kxd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