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

评分:
6.0 还行

原名:Hugo又名:雨果的巴黎奇幻历险(港) / 雨果的冒险(台) / 雨果的秘密 / 雨果·卡布里特的发明 / 造梦的雨果 / 发明男孩雨果 / 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分类:剧情 / 儿童 / 奇幻 / 冒险 /  英国  2011 

简介:

更新时间:2019-08-12

雨果影评:致所有热爱电影的人

当年选修电影艺术鉴赏课的期末作业,参考了很多豆瓣前辈们的影评,整个下来也学习整理到了很多东西。大概是从上完那门课,写完这篇影评的那个时候,开始逐渐喜欢上电影的吧。
《雨果》,2011年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首部3D力作。并根据布莱恩·瑟兹尼克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由新生代小演员:科洛·莫瑞兹与阿沙·巴特菲尔德主演。它一上映就获得了如潮的好评,并于同年收割了奥斯卡5项大奖,11项提名。
然而,即使它是如此的优秀,但以中国观众的评价和票房来看,它的好评于欧美国家相比还是很有差异。其实这也没有关系,因为本片的3D技术虽然是一大看点,但它本身的含义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而这些需要我们用一定的知识文化积累默默去品。
我想重点从:好莱坞叙事,致敬,蒙太奇以及电影语言,这四个方面来赏析。(有参考)
首先,作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它体现了众多好莱坞叙事方面的特点。
1.“英雄”小主人公。电影设置了雨果这个小主人公,他身世悲惨但有一个梦想,精通修理技术,想要修好父亲留下的机器人,并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跟其他的“孤儿”是完全区分开的。所以他追逐着梦想,奇迹般地找到了“钥匙”,揭开了梅里埃导演的身世,让他的电影再次被重视,重现于世界。
2.英雄身边一定有朋友。小雨果去追回笔记本的时候遇见了梅里埃的养女伊莎贝拉,于是他们成为了追寻“秘密”途中的好伙伴。伊莎贝拉作为“小英雄”的帮手、好朋友、聆听者、开导者,甚至解救秘密的人物,在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最后一分钟营救。营救意味着一种气氛,它把压力推向极致。电影中的小雨果为了捡起机器人义无反顾地跳下火车轨道,又刚好是在“大团圆”结局之前。这种生死一线间,观众的神经不由得高度紧张,正好把影片推向了最高潮。为之后的大团圆结局与“保安”这个冷酷无情的人物的洗白制造机会,让观众有一种强烈的放松感。
4.小人物。影片中的“保安”角色,由最初的冷酷无情,让“雨果”非常害怕,到最后让人体会到善良友好,并且收获了爱情,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小人物的真情实感。这个富有喜剧效果的人物,达到了很好的烘托调节气氛的效果。
5.一个关键的视觉符号、道具或元素,构成故事线索。为的是吸引观众眼球,制造悬念。影片中的一切都有一个机器人穿起来,机器人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有着非常神秘的效果。
另外还有,乐观主义大团圆结局,具有一种既反现实主义(部分情节在现实中很难实现,比如剧中的雨果是如何独立生活这么长时间的等等)、又追求局部写实的奇妙矛盾性,情节推进遵从交响乐式的节奏,故事价值观符合普遍人性和人类基本欲望等等。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停地转场。一般同一个场景不会使用两次以上,除非这场戏里要出事儿,出现“突转”。《雨果》的制作精良与宏大是该片获得成功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导演最致敬电影的部分。
那么,影片采用哪些方式向电影致敬?
直观感受上是,每一帧都在致敬。其实《雨果》的情节本身就是一封献给早期电影艺术的情书吧?
1.最突出的:本片用大量的历史电影资料,首先就明确地向先驱艺术家乔治·梅里埃(George Méliès)致敬。电影再现了梅里埃的蒙特勒伊影棚和许多经典片段的拍摄场景,还通过梦境、对话、道具等手段隐性提到了《大都会》(Metropolis)、《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柏林:城市交响曲》(Berlin: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等早期电影经典。
2.其次,电影在技术方面运用的当时非常先进的3D技术,斥资巨大,打开了电影史上数字技术运用的新篇章,以此致敬梅里埃当时对电影界的技术贡献。
3.最后,斯科塞斯在《雨果》中重建梅里埃的“造梦”玻璃屋摄影棚(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及他拍摄《月球旅行记》场景,并如希区柯克一样短暂现身银幕,客串出演一位摄影师。
影片也出色地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
1.例如雨果梦中的火车出轨和梦境重叠。这一段中,雨果在决定请一个乔治先生的过去电影的崇拜者进入乔治现在的生活,想要对乔治目前的状态进行“修理”的时候,晚上做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噩梦。他梦见自己在铁轨上捡心形钥匙险些被火车轧死,梦见自己变成了机器人被钟楼里四面八方的机器挤压而惊醒。
我收集到的比较专业的解读是:“火车出轨”,意味他对即将成为乔治的养子,控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雨果在铁轨上看到心形钥匙,意味着将要以自己的心与乔治的心进行接触,这是令自己感到非常惊心动魄的事情,虽然惊险但是显然一切还能够存在。而火车司机对自己的关照也意味着,在雨果的内心里有一个支持自己的强大的自体客体存在。后段,变成机器人的恐怖场景,他期待自己将和乔治进行心与心的对接,但是也同时非常恐惧自己在和乔治的接触中被对方视同自己为机器人,失去人性自主的部分。
电影运用蒙太奇的手法,多方位展示了这一情节,在很短的时间内快节奏地叙述完了整个过程,让观众的情绪充分集中在这个地方,使电影情节走向一个小高潮。影片的最后真实的“火车即将到来”再现了这个场景,与之前的片段相呼应,使观众更加好奇之后雨果会怎样脱离这个困境。
2.还有一个例子是,影片的最后,乔治教他玩扑克牌的魔术,他用这些技术获得人们的惊叹和赞赏,是雨果在乔治爸爸那里寻找到一个新的自体客体环境,对雨果犹如父亲般的教养。以及雨果通过魔术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夸大自体部分得到进一步修缮。
在宴会上,大家热情地讨论电影,小雨果展示魔术的成果,小伊丽莎白开心地笑着,以及“保安”先生有了妻子和更加精巧的机械腿......导演将这些通过蒙太奇的手法一一展现,使大结局有了十分“大快人心”的圆满。
影视语言方面(有参考):
1.长镜头:在高仿真的1930年代法国蒙帕纳斯车站中,镜头穿梭于精巧复杂的钟表齿轮与机器零件的迷宫,快速的移动画面融合卢米埃兄弟的早期叠加颜色摄影效果,使影片有种复古的暖色神秘感。
2.镜头的组接和运动:电影的片头就是由一推一拉相互呼应式的两个镜头巧妙构成的,简明扼要的揭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巴黎)、背景。而车站巡查员与雨果追逐的几个跟拍镜头堪称整个电影节奏的灵魂,还有雨果一开始在维护室里面一系列熟悉的动作跟拍既符合了电影明快的节奏,也同时暗示了人物的身份,这些运动镜头的运用使得电影进展快速情节简明不拖拉,让这个时长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也不会有丝毫让人疲惫之感。
3.灯光的运用:整个影片的色彩饱和度与对比度都相当高,这种色调形成的影响不仅使观众获得了良好的视觉享受,而且在表现一些特定场景时,也传达了一些更为直接的视觉暗示,如:雨果一个人在孤零零的维护室里,高饱和度下呈现的蓝色色调就明显的表现了雨果孤独的内心,此外,在雨果第一次跟乔治到他家门口时,巨大雕像所形成的暗蓝色也表现了雨果当时害怕的情绪。
4.声音的运用:除了在追逐戏中的高潮音乐与回忆戏中的美好音乐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影片还很好地实现了场内音乐和场外音乐的转换,就在巡查员和雨果的追逐过程中响起的高亢的音乐突然就出现一支演奏的乐队,很好的消除了电影配乐给观众带来的不真实性,还有在接机器人时戛然而止的音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紧张氛围一下被带动起来,实现了导演对电影、对观众心理的掌控。
电影世界的魅力是巨大的。它作为新时代重要的艺术媒介,带给我们的绝不只是娱乐上的享受。当我们越来越在意电影的手法内涵,越来越抵制粗制滥造的电影,越来越“会”看电影,想必那些“烂片”就会被扼杀在摇篮吧。希望电影厂商带给我们更多的好电影,而不是浪费资源去拍毫无意义,又哗众取宠的“烂片”。顺带,期待一下十九大刚刚有提到的电影分级制度。

雨果的相关影评

雨果
尼玛 • 雨果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开心电影院,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开心电影院 kxd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