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 第一季

评分:
6.0 还行

原名:罗辑思维 第一季又名:

分类:脱口秀 /  中国大陆  2012 

简介: 罗振宇的个人视频脱口秀。罗胖读书,讲给您听。我们在知识中寻找独立的见识,您在把玩

更新时间:2020-08-04

罗辑思维 第一季影评:罗振宇是如何炼成的


罗振宇是个特别复杂的人。

早期的罗辑思维很像当年的知乎,有理想、有情怀、渊博睿智。第一季里所提倡的『终身学习』,『不依附于组织』,『悬疑读书法』,都是非常棒的洞见。因为他的推荐,我才知道有凯文凯利,尤拉尔赫拉利这号人物,才开始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罗振宇成功的塑造了一个忠厚老实的读书人形象,虽然这个形象很快就崩塌了。

在品牌影响力变大后,为了寻找新的的盈利途径,罗辑思维做了很多具有争议性的尝试。卖月饼,卖门票,卖会员,卖焦虑,各种不光彩的营销手段,加上版权纠纷,罗辑思维很快成为众矢之的。用户的耐心和信任也被迅速消耗。

直到得到APP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得到之于罗辑思维,正如微信之于腾讯。得到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内容付费平台,让各个领域的精英,第一次因为内容创作而得到海量的收益。 得到的知识付费和微信的公众号打赏一样,影响了整个内容创作的生态环境。

这就和晓说、樊登读书会、吴晓波频道一下子拉开了距离。 如今的罗辑思维,已经不再依赖于罗振宇的个人品牌。即使罗振宇离开,公司也已经拥有了自主发展的势能。

得到头部课程的水准奇高,用户留言区更是各路神仙出没。得到用户的留言质量,远远超过喜马拉雅、蜻蜓FM这些主打免费的内容平台。

由于这两年得到业务的突飞猛进,预计今年以内,罗辑思维就会正式启动上市流程。

罗振宇对自己的形象也开始做出新的诠释。他说自己是个商人,没有情怀。『如果说我对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那就是帮一代生意人确立了道德自信,告诉大家赚钱并不丢人。』


有句话说,『理想就是年少而未得之事』。看了罗振宇在十三邀的访谈,对这句话感触颇深。他取得的成就、引发的争议,以及背后的价值观,无不和他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因为成长过程中面对着巨大的现实压力,他功利,现实,渴望出人头地。因为从小积累的阅读量加上过人的口才,他对知识传播媒介有着独到的见解。因为亲眼目睹了传统媒体的衰落和网络媒体的兴起,他信奉个人品牌的价值。

现实和功利

罗振宇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过的并不快乐,读书读的很辛苦。他形容高考之前的人生,『就像是在一根漆黑的烟囱里匍匐前进,所有的目标,就是从烟囱里爬出去。唯一的途径,就是高考。』

在武汉读大学的时候,罗读到一本对他影响深远的书——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这本书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但他心理却很有负罪感,因为这是本闲书。他当时的想法是『你看人家工作都分配的那么好,你还在这儿不务正业。』

这种务实和功利,伴随了他的整个青年时代。他说,『所有理想主义的东西,当时都是孔雀的尾巴,为你的青春期开屏的东西。』

他回忆自己研究生上学来北京,早上四点拖着行李箱,站在北京的天桥上,看着来往的车流和万家灯火,心理特别绝望:什么时候这里面也能有我的一盏灯呢?

他当时的梦想是进中央电视台,听说发论文就有机会进央视,于是三年发了整整18篇论文。『都是没有价值的垃圾』,他后来回忆说。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北师大的讲师。虽然是体制内的单位,但是待遇很差,吃饭都成问题。学校的宿舍条件更是寒碜,有个同事睡觉的时候耳朵里爬进过蟑螂。

这种物质上的困难,直到几年后进入央视,站稳脚跟后,才有所好转。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高晓松,家里早就给安排好了出路。清华附中,清华本科,然后出国。他不满意,就退学搞音乐去了。虽然偶有挫折,但老天爷赏饭,很早就成名成家,有了自己的唱片公司。因为没受过特别严重的敲打,所以人到中年,依然能保持有一股少年气。

高的座右铭是『人生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而罗振宇认为,『在财务自由之前什么都不要想。财务自由是确立你人生价值的基础。』

知识传播媒介

罗振宇从小就热爱读书。小学的时候班级活动,有的人去电影院,有的人去动物园,他去的是图书馆。

他从小就很有口才,参加过演讲比赛。在大学宿舍,罗振宇神侃胡聊的能力是远近闻名的。

后来他破格考上研究生,被央视录取,成为央视第一个临时工身份的制片人,都和他热爱阅读、能说善道分不开关系。

罗振宇在央视做对话栏目制片人的那几年,常常请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官员来开策划会,其实就是花央视的钱给自己上课。他开玩笑说,这简直是重新上了一遍大学。

由于这段经历,罗对于阅读和对话的关系,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

在他看来,阅读的本质就是社交。人们渴望灵魂的沟通,但又不可能和所有人面对面交谈,不得已才开始用书来传播自己的观点。读书是人们受限于时空隔阂,不得已做出的一种妥协。

但读书并不是一件特别高效的事情。『如果能请你来面对面给我讲,我感知到的东西肯定比读你书要多。』他对许知远说。

『人类原本是没有阅读能力的。阅读能力要经过后天强力训练才能得到。直到现在,人们的阅读能力也都参差不齐,所以阅读曾经是一个筛选阶层的技术。』

在央视的时候,他心理就埋下了种子。那就是把读书还原成更本质、更高效的东西。用聊天的方式,来减轻大家读书的负担。

他说,『这个时代,口述一定是机会。』

个人品牌的价值

罗振宇执掌对话栏目的时候,电视媒体已经开始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对话栏目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当初的那个势能已经不在了。』

同时,电视媒体领域的资源开始向主持人身上集中。崔永元一离开,实话实说就没人看了。于丹易中天一走,百家讲坛就不行了。在凤凰频道,阮次山一个人上去,随便讲半个小时就是一个节目。

罗振宇悟出了一个道理:时代变了。组织的作用正在变小,未来将是个人品牌的时代。

他开始向主持人的方向转型。巧合的是,不久他就得罪了顶头上司,外调到一个小电视台。他说,如果不是因为那次因祸得福,他可能今天还窝在央视,在舒适区的温水里煮青蛙。

罗振宇的好运气接踵而至。不久以后,日本佳能公司推出了Mark3高清摄像机,把高清视频的拍摄成本从几百万元一下子降到了几万元。同年优酷和土豆合并,成为了当时最大的免费视频平台。

顺理成章的,罗振宇决定开始制作自己的视频节目,结果一炮而红。

他总结说,『科技开始给个人赋能。个人的能量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得到App上线以后,他极力网罗在得到开课的老师。由于舍得下血本,被刘润称为“傻子罗振宇”,这也和他重视个人品牌的价值脱不开关系。

...

我平时读书看视频的时候,遇到有意思的观点,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话重新整理一遍。但是看罗振宇的访谈是个例外,因为这家伙出口成章。他的思路特别清晰,很多观点就像事先排练过一般流畅,根本不需要整理。

下面是我的相关笔记。除了少数语序调整,基本都是他的原话。什么叫央视主持人の语言组织力,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在知识的门口赞叹一番

人类整体进入了一个知识普及的时期。

中国历代的大师,都是某种高雅文化的普及者。孔子讲周礼,朱熹讲十三经注疏,都是对前人知识的口语化。胡适也是把西方的研究方法介绍到中国来。他自己的水平能有多高呢?他们都是传递者。

于丹对于孔学的功劳能有多大呢?那又怎样,他让多少人对孔学产生了兴趣?

罗辑思维就是读书讲给别人听。文字积攒了那么多的几千年的思想传统,我现在自己看懂了说给你听。

我在湖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老师,一辈子研究离骚。其实我不太能听得懂他讲的课,但我一直记得他用湖北口音说的一句话:『离骚啊,好啊,写的可真是好啊。痛(ten)饮酒,熟(su)读离骚,方得真(zen)名士。』哇,当时我就觉得,不读离骚我还是个人吗。然后我就回家去读离骚了。

有的时候你都不需要把知识拿出来给人看,你只需要在门口赞叹,就足以吸引无数的人。我们后台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订单,贵州某自治县汽车修理铺对面的一个地址,买的是经济学通识。就是因为我们在经济学门口大声赞叹了一番,他就买了这本书。可能看了没用,可能都没看完,但你不觉得他的人生因此被点亮了一点吗?这才是我们干下去的根本动力。至于我是不是经济学科班出身,这tm重要吗?

知识本来就是实用化的

没有唐代没有行卷之风,怎么会有唐诗呢?如果宋代的文人雅士不逛青楼,怎么会有宋词呢?今天看起来无比高贵的东西。在他诞生的那一刻,都是无比的鄙俗和实用的。

知识传播者干的就是这个事情。根据那个时代的功利标准,对知识进行延伸和阐发。达官贵人认诗,那咱们就写诗么。青楼小姐们认词,那咱们就填词么。

二手知识

很多人指责我们,说你这们那个是二手知识,你应该看原著。我就特别想问,哪个原著不是二手知识?哪个原著不是借鉴了一系列前人的知识,对照自己的所学所闻,然后混杂出来的?人类的知识系统是一个彼此叠加、附会、甚至是误解的一个系统。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协作和迭代中产生的,这是人类知识的基本状态好不好。

鲁鱼亥豕(shi,三声)之误

很多人批评罗辑思维的知识不够准确。我说对啊,这就是知识的命啊。知识本来就在协作中自我演化,知识从来就不是确定的。

对于我们这一代的人来说,正确和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探求的边界。知识越小的时候,错误率就越低。知识很多的时候,错误率就会升高。所以在这个时代,一切知识都进入一种猜想式的状态。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读趋势猜想类的东西,因为它们会给你提供大量的不确定性。这些知识都不能说是对的,但它们能帮助你升高一个维度去看问题。

鲁鱼亥豕之误,如果你连这样的错误都不要发生,那整个雕版印刷就都不要了。

碎片化的社会

你对年轻一代的印象是什么...这是一个老家伙的问题。因为老家伙喜欢给人分代。00后都不承认自己是00后的。因为这个社会已经充分的碎片化了。碎片化到什么程度,就是你们看过的动画片可能都不一样了。

互联网大潮第一次到来的时候,很多人都带着这样的梦想:因为传播工具的进化,好的想法会传播的更容易,所以会带来共识。但事实上正好相反。就像台湾,绿营是不会去看蓝营的东西的,你传播的再好也没有用。互联网让我们进入了一种信息茧房的状态。

所以这个时代也并没有什么能够代表和影响所有人的思潮。也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做好自己就好了。我爱我的家人,对我的客户和投资人负责,这就是我伦理的边界。

当我们彼此都无法彼此证伪的时候,谁也不可能说服谁。知道自己的根性是什么就好了。佛法还讲八万四千法门呢。你可以渐修,我也可以顿悟嘛。

我不关注他人,我只关注自己变得更好。我是一个自我拉马克主义者,就是不断的习得性进化。

网络暴力

这个时代是有人登高一呼,瞬间形成广场狂欢,但又怎样?磕完瓜子就散了。在这个时代,想要真正掀起一个可怕的乌合之众的浪潮,我想这种可能性是在下降的。虽然表面上看,互联网带来了风起云涌的态势,什么帝吧出征facebook,把人家刷屏,那才多少人?没多少人。而且大量的人抱着娱乐的心态。真有人为一个理想形成,瞬间聚集,然后产生出一种狂暴的力量吗?我看到的越来越少。虽然现象上的网络暴力似乎越来越多,但是和我们几十年前看到的类网络暴力相比,算什么?骂一骂而已嘛。

有一次我在微信后台,我就看到有一个人用特别脏的字在骂我,而且是连篇累牍的骂,不说为什么。我怎么得罪你了?反正就是脏话,他能够调遣的那个词库里的东西,扑面而来。谁被骂成那样也得急嘛。我就问他你为什么骂我。他说你真是罗胖吗?我说真的。

『哎呀罗老师我终于看到你了!你能送我一本签名书吗?』我说你先道歉。『道歉没问题,道歉!』我说你为什么骂我。『我不认识你我当然可以骂你。我认识你我还是挺喜欢你的!』

简直疯掉了。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你看到的那个表层的波动特别凶险、险恶,但实际上,回到真实的场景之后,那个毒性并没有想象的或看到的那么大。

最深的恐惧

我觉的一切新的都是好的。老年人我们看着都会觉得很可怜的。他已经丧失了享受这个世界的能力。当我们问父母,你过生日我送你一个什么生日礼物,他们居然说不出来的时候,当我的父母去逛商店,他没有能力去逛商店,他不是没有钱,他什么都不认得,你不觉得那是一种悲哀吗。老年人当然能有老年人的尊严,前提是他能够用自由意志去享受这个时代。前提是你不能看不起年轻人,前提是你得知道年轻人是在玩什么。这个时代你不用手机,不用微信,你就是自我老化。这就是我最深的恐惧。

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方法

读书原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school”这个单词本来就是休闲的意思,就是雅典城那帮吃饱了没事干的人,天天跟着苏格拉底在城里转悠闲聊。他们不是学习而是休闲。读书是人们吃饱喝足后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

可是近代以来,读书不再是这么回事儿了。在人类社会工业化的初期,市场需要大量易于管理、从事单一工种、技术含量偏低的产业工人。在这个背景下,十九世纪的普鲁士人发明了近代中小学教育体系。我们建立一个体系,把知识分散成各个学科,给学生灌进去。每个学科又分成不同的阶段。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博士,这样一个非常漫长的金字塔阶梯,让一代代年轻人去攀爬。

而互联网摧毁了传统的教育金字塔结构,知识成为碎片散落在广阔的时空维度里。人们开始重新因为满足好奇心而读书。

其实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是最幸福的,你想,一旦你回到书斋,你就是一个君王,古往今来,所有的贤人、达人,他们写的书、留下的片纸只字都是你呼来呵去的奴仆,你是一个王者,你居中,身旁有智者帮你出各种主意。你想跟谁聊天,来陪爷聊两句,拿下人家的书翻两眼,不爱看了,扔回去。在那个世界中,你是最大的君王,你是主宰,所有人都只是你借力的一个点而已。

悬疑式阅读

我小时候读《岳飞传》时心里就存了一个疑惑,觉得宋代的皇帝也太傻了,怎么定都汴梁呢?这个地方叫四战之地,一片大平原周围没有任何屏障,金军的快马只要渡过黄河,几天之内就能杀到城下。只要稍微把都城往西挪一点,挪到洛阳,四周就有山河之险固可以据守。这两个地方现在都在河南省,能有多远呢?当时我就觉得不能理解,然后去找史料看,发现原来是因为漕粮的关系。

宋代的汴梁统计下来大概有一百五十万人,这还不包括军队,实际上当时全国最主要的兵力全部集中在汴梁。据史料记载,在宋真宗时期一年运到汴梁的粮草最高峰达到七百万石,一般年份均衡在六百万到六百五十万石之间。这么多粮草要运到没有运河的洛阳,自然是不行的,所以只好把京师定在汴梁。

接着我又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宋代要集中那么多军队在汴梁呢?找答案又找到了,原来是宋代皇帝在立国之初就定下国策,叫“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宋太祖有鉴于五代时军阀战乱、地方割据,把所有军队和国家的所有精华全部聚集在都城,这样地方那些枝干上就无法产生逆反之心,从而形成对中央的挑战。

其实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完整读过一部中国经济史或政治史。但这不重要,我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把自己心中的悬念当成一颗种子种下,发芽、生长、开枝散叶,然后一点一点寻找答案。

所以,我们不要再去盲目攀爬那些金字塔了,跟着自己的心,跟着心中的悬疑走,编一部终其一生属于你自己的悬疑剧。


最后,用罗振宇自己的一段话来总结,罗振宇之所以成为罗振宇,原因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的那句话说的多精彩啊,说人是社会关系的综合嘛。你在什么样的社会关系当中,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脑袋是屁股决定的。

为什么我这么多年能坚持去做这些东西?因为一旦你坚持去做一件事,你就会被绑架。这件事产生的甜头,会让你陷入一种社会协作关系。所以我从来不相信什么人的勇敢啊、坚持啊、毅力啊。人都是被甜头喂养的,人都是被周边环境驯化的。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我是对的。我只是说我被这些东西驯化成了这个鬼样子。』

主要参考文献:

1. 许知远对话罗振宇,十三邀

2. 被低估的罗振宇,何加盐

3. 互联网时代的读书方法,罗振宇


  • 6.8分 高清

    海岸

  • 6.4分 高清

    极光之爱

  • 7.4分 高清

    爱,藏起来

  • 6.4分 高清

    基友大过天

  • 7.1分 高清

    赤裸而来

  • 7.5分 高清

    萌动

  • 7.8分 高清

    我为勾勾狂

  • 6.4分 高清

    神的孩子奇遇记

下载电影就来开心电影院,本站资源均为网络免费资源搜索机器人自动搜索的结果,本站只提供最新电影下载,并不存放任何资源。
所有视频版权归原权利人,将于24小时内删除!我们强烈建议所有影视爱好者购买正版音像制品!

Copyright © 2022 开心电影院 kxdyy.com